法源寺的丁香花

春天的京城,打球和赏花是最令人高兴的事。如今,京城最具历史积淀的赏花佳地,当属南城的法源寺。明清两代,北京城里有四大花事,都在寺院里,即崇效寺的牡丹,极乐寺的海棠,法源寺的丁香和天宁寺的芍药,可惜只有法源寺的丁香花传承百年,成为京城的胜景之一。丁香花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而得名,以紫丁香、白丁香居多,花繁色丽,芳香袭人。史书记载,汉代的郎官向皇帝奏事时要口含丁香花,唐宋诗人李商隐、杜甫、李清照等都有吟咏丁香花诗词。清代的名人墨客都以赏法源寺丁香为幸事,林则徐、纪哓岚、龚自珍等曾到此赏花。1924年徐志摩、林徽因陪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观赏丁香花。临近黄昏,踏入花团锦簇,满院生香的法源寺,漫步其间,古寺幽远,几缕禅香袅袅,令人陶醉。丁香又称“百结”,古人常常用来暗喻人的心结,带有伤感的色彩,李商隐有“芭蕉不展丁香结,同向春风各自愁”的诗句,今日的丁香已非古人眼中的伤感的花,而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。夕阳即落,游人散去,独剩下微风轻响,阵阵清幽,如诗人低吟,似高僧梵音。一人独立庭前,悟到些什么?时有四季,光阴似箭,何为永恒,也许是这年年盛开的丁香花。


相关推荐